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721/4659853.html

陕北黄土区地处水蚀和风蚀共同作用的特殊地带,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和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通过生态修复措施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作为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广泛种植。

本文研究区为位于陕北黄土区的延安市吴起县,总面积.5km2,吴起县自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沙棘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已成林达8万hm2,占吴起县总面积的21%。

土壤是地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林木的生长发育和凋落物分解速率会影响土壤的发育,同时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反过来对林木的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植被群落演替本质上就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过程。江源等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高山草甸植被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联程度,杜虎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与土壤的耦合关系。研究沙棘群落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能够明晰二者的相互作用,促进植被的稳定发展。现有关于沙棘林土壤的研究大都注重于沙棘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而结合植被生长状况分析黄土区沙棘群落和土壤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因此,笔者依据陕西省吴起县典型退耕地沙棘群落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观测数据,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深度、林分类型和坡向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沙棘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综合状况,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土壤因子与沙棘树高、基径和林下草本层生物量的关联程度,并对主要土壤因子与植被生长状况做拟合曲线,综合得到沙棘群落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1)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深度有显著差异,林分类型和坡向对土壤全氮和毛管孔隙度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沙棘油松混交林阳坡的土壤全氮含量和毛管孔隙度要显著高于阴坡和其他林分类型。

2)有机质、全氮和毛管孔隙度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主导因子,阳坡的沙棘油松林和阴坡的沙棘纯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

3)各土壤因子与沙棘群落的灰色关联度均值排序表现为:毛管孔隙度全氮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速效磷土壤密度速效钾。沙棘群落植被的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表明沙棘适宜于陕北黄土区种植。为了促进沙棘对土壤的改良以达到植被演替的目的,在阳坡沙棘纯林适宜朝向沙棘混交林改造,而在阴坡则更适合沙棘纯林这一配置模式。

从土壤改良的角度分析沙棘在陕北黄土区种植的适宜性和最优的配置模式,能够为沙棘在陕北黄土区的可持续经营与合理种植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陕北黄土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

本研究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群落构建与沙棘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及示范"(YFC),"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模式的格局-结构-功能关系"(YFC);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BAD07B00)共同资助。

相关阅读推荐(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土壤含水量对苜蓿和沙棘气孔导度与叶水势的影响

人工干预对山坡退化林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以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为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年创刊,双月刊,公开发行,年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年版(即第七版)。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cd/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