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发沙棘,利国利民。

赵良元,一位普普通通的人父。为了能给孩子寻找一种营养又健康、安全的饮品,最后成为了为沙棘产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卫士。

本文将以第一人称角度讲述赵先生与沙棘产业的不解之缘。

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rhamnoidesLinn.),是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是一种由砂粒混合而成的岩石,多在高寒、极度缺水的地方存在,世界上除了沙棘之外没有任何植物可以在砒砂岩上生存、生长,这也正是沙棘的神奇之处。

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沙棘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为植物之最。

执念让人成佛,也能让人成“魔”

每次儿子渴了,要喝饮料,都被我残忍拒绝,不仅拒绝了丰富的口味,也拒绝那些化学成分对孩子身体的侵蚀,因为执念。人本自然,进化的过程需要自然的滋养,而不是人工合成。

健康食品安全的执念让我一直在寻找一款能提供全面营养又可以让孩子放心喝的饮品。

执念让我在建筑行业完成原始积累后,毅然决然投入到健康安全食品的领域里。

命运把我和沙棘紧紧联系在一起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年的夏秋之交,我到家乡桦南县驼腰子镇下桦村购买林下参,与60岁的老书记喝了一斤半60度白酒后,年轻气盛的我们好奇老书记的酒量,老书记满是豪情的说,“我最近每天都在喝沙棘汁,以后要种植沙棘”,当时的我全当老书记胡吹海侃而已。

年在筛选农业项目时,沙棘又一次进入视野,偶然想起老书记,再次联系已经是10年之后,也是这一次联系,让我成“魔”,在成佛的路上苦苦追寻。

年冬,我再次来到老书记家里,屋里一个50岁模样的人接待了我,问起老书记去了哪里?他说,我就是啊!讶异于书记的逆生长,书记告诉我一个原因,每天都喝一杯三两左右的沙棘汁,说起酒量,70岁的人,不减当年。

在书记的引领下,沿山路行进两公里,翻过一个陡坡,白雪皑皑冬季旷野里,一片挂满金黄果实的树林映入眼帘,那是一片怎样的生机啊!

零下20多摄氏度,万物萧瑟,倔强的枝条上一片叶子也没有,包裹在枝条上的是密密麻麻的金黄果实,在寒风下摇曳,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独特的果香伴着凛冽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进化自2亿年前冰川纪的沙棘真实地让我体会到自然神奇的力量,物竞天择之外,还有适者生存,这两点完美地结合在沙棘身上。

可以适应零下50℃和零上50℃气温,唯一可以在砒砂岩地区生长的植物,可以荒漠里生长,也可以喜水耐旱沃野中扎根,正因为沙棘有如此优越的生物学特性,国家水利部专门成立一个司级单位水利部沙棘办公室来规划协调沙棘产业的发展。

冥冥之中,命运把我和沙棘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征程,砥砺前行

年,在黑龙江泰来县江桥镇,满怀憧憬和对新产业的渴望,15万株沙棘植入大地,可造化弄人,风调雨顺的泰来和我开了一个玩笑,种植沙棘的是一片黑沙土,夏季的雨会绕开那片沙棘下,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那片土地一年只象征性地下了两场小雨,三台水车轮番浇灌,也没能挽救那份希望。

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一江之隔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去做客,在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这个全国县域面积最大的地方,虽然我曾经有两年生活在距离它只有24公里的讷河市。

旗里的领导说起他们作为毁林开荒面积全国第一而面临国家督查整改的苦恼,在未来的5年面临巨大压力,我意识到机会来了。

年春,大兴安岭南麓与嫩江北岸之间的丘陵上,种下了近万株沙棘苗,新的征程就此开始,莫旗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了一群忙碌的身影。育苗,植树,平整土地,旋耕除草,浇水防旱,驱赶到地里吃草的牛羊,每天多公里的路程,崎岖的山路,皮卡车扔到半路是家常便饭,我们也与当地的农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过近5年的发展,共种植沙棘近8万亩,年种植的沙棘已经硕果累累。

烦恼接踵而至,毁林开荒的地块都是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方便逃避监管,我们需要在零下20℃以上的天气里采收沙棘果,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飙升,果子采下来要有合适的仓储环境,因沙棘果含糖和油脂,所以在零下16℃还是软的状态,必须储存在零下18℃以下,才能保证果实的完好度。

采收仓储一路下来,我们夸自己生来就是解决困难的。可满仓的果实让我认识到长征才刚刚开始。

路虽远,行则将至

自种植沙棘起就一直在沙棘产品化的道路上做储备,先是和黑龙江中药研究所赵宏博士团队合作,黑龙江农科院园艺分院浆果所原所长张晓光研究员一直用一生所学帮助我解决沙棘种植,采收和研发生产上的问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专家张玉梅教授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沙棘营养学专家有问必答,鼎力支持。

我们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农科院建立院企合作,公司聘请了三名年富力强有十几年浆果研发经验的硕士致力于沙棘的研发工作。生来就是解决困难的我在沙棘的研发利用时着了魔。

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产品都会“死去”,我困惑于如此有独特价值的沙棘为什么会如此尴尬!

被传销人群传的神乎其神,包治百病,而普通民众却对它知之甚少,沙漠里长的带刺的东西就是它的注解,其实沙棘拉丁文名字里已经体现了它的独特价值,“使马闪闪发光的树”。

我为有机会把这样一个对人健康有益的产业呈现给大家而自豪,终于有可以给孩子喝的饮品了,每次艰难时刻,想到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努力变得更健康,孩子因为我的努力更聪明幸福,又为自己因执念而更接近大道。

人生百炼成钢,沙棘因难而进,在沙棘产业的发展大道上,路虽远,行则将至。

开发沙棘,利国利民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沙棘林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据测定,沙棘经济林的净固碳能力为每公顷吨(鄂尔多斯地区沙棘碳汇计量研究测定),高于大多数森林植物的固碳能力。

沙棘生长快且根萌蘖力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是改良土壤的固氮能手,对植被绿化有高效作用,是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在黄土地貌区域,沙棘可减少80%地表径流、75%表土水蚀和85%风蚀、截留8.5%-49.0%降水、减少4-6倍冠内土壤水分蒸发。

沙棘生长快,枝叶繁茂。在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增加水平降水,调节温度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据测定,距地表70厘米处,沙棘林的平均风速比荒山、松林分别降低了86.6%和78.8%;沙棘林的蒸发量比油松和杨树林分别减少79.2%和51.2%。因而使较多的水分在林冠层内循环使用,沙棘林内地温度也得到调节。

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的沙棘生态建设工程,成功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晋、陕、蒙交界的砒砂岩地区为例,经过20多年的沙棘生态建设,昔日寸草不生的砒砂岩区呈现沟底郁闭、沟坡连片、绿染荒原的喜人景象,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3.6%(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82.2%),减幅较黄土高原地区高了6.1个百分点,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种植5年后沟道中沉积的泥沙厚度为20至厘米。

种种迹象表明,沙棘产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产业,投身于这项产业的我,感到尤为自豪!

CSA

CSA社群支持农业

期待您的加入

与我们一起重塑

十四亿人口农业大国的农业新格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cd/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