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些事

沈德红

我读小学时,喜欢学语文,特别爱看语文课本上的小文章。感觉这一本书里的文章太少了,老师讲课太慢了,语文课才学到十几课,我利用课余时间,都把整本书的文章看完了。我看书瘾很大,看哥哥初中的语文,政治等课本,还看妈妈拿回来的《少年报》《新少年》《辽宁青年》。读初中时,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语文课。初中同学十五六岁的年纪,那个年代,思想特别保守,班里的男生和女生都不说话。我读七年级时,班里新转来一个男同学。他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他家订阅了很多杂志,有《读者》《知音》《故事会》等。他每天上学都拿着几本看,就因为这些杂志,他成了班里的焦点。大家都极力讨好他。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不好意思向他借来看。有一次,我在教室外面,捡到了一串钥匙,是他不小心丢的。我还给他时,他把几本杂志递给我说:“我知道你是咱班写作文最好的,以后我给你拿杂志看,多看,会写得更好!“从那以后,他家来了新杂志,就拿给我看,我心里特别感激他。没想到这事,引起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极大的不满。这个女生是中学主任的千金,她把这个男同学书包里的书,都扔在了地上,用脚踩。全班四十几个同学,都静静地看着她表演,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这个男同学一直笑笑眯眯地看着她,然后又蹲下身去,把书展平,装在书包里,然后拿着那几本杂志,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放在我的桌子上。那个女生伏在桌子上哭了,我眼里也溢出了泪花。后来我才知道,他和她都住在学校家属院,早就熟悉,他不跟她计较。后来,我的作文本不翼而飞,有女同学告诉我,被那个女同学扔进了垃圾箱。因为这件事,我拒绝再看他的杂志,可每次杂志照常放在我的桌上。我读了七年半书,就不念了。临走的那天,那个女生来送我。她说,反正你退学了,秘密被你带走了,我告诉你,我喜欢他。”喜欢“这两个字,让我听来,是那样刺耳。我可能属于晚熟,感觉她是那样的另类,不可思议。回到家后,我感觉前途渺茫,心里特别空虚。是读书驱赶了寂寞,让我找到了精神支柱。村里有一个漂亮婶子,她爱人是大队书记,每天为了工作,东奔西跑,经常不在家。婶子就喊我给她作伴。她家也订阅了《大众电影》。我给她作伴,也是为了向她借杂志看。每次去她家作伴,我看杂志,她的八岁儿子就挨着我写作业。有一次,他伏在他妈妈耳朵旁,嘀咕了几句,然后就含情脉脉地看着我。婶子笑得前仰后合,她告诉我,她儿子说长大了娶我当老婆。童言无忌,我也笑着说,那不成了戏里的小女婿了?太可爱了。大量的阅读,让我知道了很多新鲜事。特别是通过看《大众电影》,我知晓了很多明星的成名故事,认识了一大批电影明星。像陈宝国,李雪健,唐国强,刘晓庆,陈冲,洪学敏,潘虹等。我在打猪草的时候,和小伙伴们讲她们的故事,小伙伴都听得入迷了。我经常坐在高高的榆树上唱歌,幻想着被下来选演员的导演听见,把我也选了去。我二十岁时,大哥在高中担任美术老师,他也特别喜欢写作,经常拿回一些书来看。记得有赤峰林西县的作家陈计中老师的小说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的最多的是赤峰市文联主办的刊物《百柳》。大哥以晓光的笔名投稿多次诗歌散文,未见发表。我经常看见大哥,静静地坐在写字台旁,看着那些退稿信发呆。我一直在哥哥身旁陪着他,心里也特别难过。也许读书读得多了,我也开始写日记,尝试着写点散文、诗歌、小说。我比大哥走运。初次投稿就发表,并获得了二等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岁月静好,眨巴眼的工夫,就过去了三十多年。我虽然住在山里,可一直坚持读书写作,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近三百多篇文章,加入了省作家协会,省散文学会,家里也有了几百本书。每当我一个人安静地读书时,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些年读书的日子。那个年代,清贫单纯,书籍少之又少,得到一本书,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如获至宝。那些年读书的日子是多么美好,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都像一束光,引领着我向前走。

↓↓↓↓↓↓

作者简介:沈德红,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作品散见于《神州》《辽河》《辽宁青年》《自学考试报》《黑龙江日报》《沈阳日报》等报刊。

谢谢欣赏

本网络平台是由爱好文学的文友自发创建,为全国优秀报刊选稿基地。邀请知名作家、资深编辑指导文学写作,优秀稿件将向全国报刊媒体推荐。平台已开通原创保护和打赏功能,欢迎来稿(需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一周之内赞赏金额的70%归作者所有(10元以下不发放),其它留作平台维护费用。文章一旦发表,无特殊情况不作删稿处理。

投稿信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cd/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