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是我国植树月,同时3月12日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一声号令动千军,遍野红旗歌入云秃岭荒山迎远客,碎石衰草辟新林老者培苗挥汗雨,少儿浇水荡童音今朝辛苦究何意,绿伞他年庇后昆 

国寿堂沙棘人一起行动起来吧!

用双手点缀春天,点缀祖国的戈壁荒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沙棘,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

恢复植被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

  

一棵树,一点绿。十棵树,一行绿。百棵树,一片绿。我们都是小树苗,妆扮祖国添新绿。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很多家人加盟了,但距离成功还差一件事情!

就是拥有一个事业好工具!继续往下看,您会改变命运!

抢吧,即刻拥有你自己的手机事业助手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jg/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