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日记之张峰水库丨张峰村移民为水库沁
每日视频 一分钟领略沁水之美:沁河上最大的水库张峰水库↓↓↓ 绿色沁源·山西晚报千里走沁河大型报道第八站——张峰水库它蔚蓝如湖泊,静静的,一丝波纹不起,如镜。 这是沁河最大的水库,也是山西蓄水量最大的水库。 张峰水库位于沁水县张峰村,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为了建它,9个村多人离开了故土,包括张峰村的4个村都被整村迁走。永远淹灭在美丽水面下的,还有长平古战场遗址。 沁水川坡电站位于郑庄乡沁河干流左岸,张峰水库下游 但利国,沁河抗洪能力成倍提高,水库出水处,分两路,一路发电,一路供水,供下游城市的居民用水,同时不论早涝,保障着沁河的常态出水量。 川坡电站共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千瓦 郭和强,一个典型的沁水汉子,高大内敛,他就是张峰村支部书记。顶着烈日,正午时分带我们去看发电站,去看山体渗水,去看出水口。 被山体过滤后渗出的水清澈,山体如润,滴水如露,刚被蚊子咬了的包,接点水擦擦,竟不一会儿就消了下去。 出水口的清则是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河边乱石,河底水草,碧绿如玉。 自从建起水库,这边的水鸟越来越多,每年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都有大批的白鹭来过冬。 养殖三文鱼的沁水郑庄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水库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郭和强说不仅达到了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水温还常年保持在5到2摄氏度,前些年下面搞了一个漂流项目,结果三伏天里大家来玩,掉到水里给冻坏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养殖户正在给大家展示又肥又大的三文鱼 这样的水质水温,让附近湾则村跑运输的胡进富看到了商机,“找水源比找矿源都难。”年,他从丹麦引进三文鱼鱼种,开了43个鱼塘,一心一意地搞起了水产养殖。就连鱼饲料,都是从丹麦进口的,“鱼吃得比咱好!”胡进富笑呵呵地说,“我现在每天一睁眼,就是两万块钱的开销,饲料钱。” 厨师将刚打捞的三文鱼做成生鱼片 采访团到的时候,他的鱼庄刚刚开始试营业,每天晋城、长治、河南的客人不断。不仅让我们见识了“半小时从鱼池到餐桌”的三文鱼刺身,而且还花样倍出地把三文鱼清蒸、红烧、腌制、煎烤……让人垂涎三尺又捶胸顿足觉得暴殄天物:你怎么能把三文鱼当草鱼给做了啊! 也许,这也是一种沁河个性。 再贵的鱼,它也是鱼嘛。 天大的事,到了我这里,都一眼看透本质,心思如河水一样清。 每日Vlog 张峰水库旁,从鱼塘到餐桌只需半小时,就能吃到最鲜美的三文鱼宴推荐阅读沁河日记之沁河源头丨若无涓涓崖底水哪得滔滔江河来 沁河日记之三泉探秘丨右玉满山绿何来沁源油松开善端 沁河日记之三线记忆丨好人好马上三线曾经尘封半世纪 沁河日记之灵空圣寺丨昔日皇子出家寺今朝森林康养地 沁河日记之多彩家园丨绿色红色倾城色秋风不改沁河波 沁河日记之美食南峪丨不意直播成爆款千万网友赞山西 沁河日记之出龙头湾丨出沁源龙行大地探锂电未来可期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谢燕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寇宁 视频拍摄: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永江杜金栋 赵亮张婷 航拍: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赵亮张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薛旭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jg/9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焰南天竹实验二耐修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