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发黏,吃饭没味,脘腹痞闷,治疗湿阻中
湿阻中焦的意思是脾胃被湿邪阻滞,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脾不能正常升清,胃的受纳与和降也不正常。中焦的意思就是脾胃。湿阻中焦出现的典型症状是重、闷、呆、腻、濡,即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呆滞,口粘苔腻,濡指脉象濡。湿阻中焦的人经常感觉嘴里粘腻不舒服,口淡无味,或嘴里有甜味;一般不渴,也有表现为口苦口渴的,虽然觉得口渴,但是不想喝水有些只想用水漱漱口,但是不想饮水。在南方或者沿海等潮湿高温地区,或者夏季梅雨季节,湿阻中焦发病非常多见。中医药对湿阻中焦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西医学中的胃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湿阻中焦辨证论治。 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呆滞 湿阻中焦分为以下三类: 一、湿困脾胃: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腻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搏濡滑。 :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方中以藿香、紫苏、陈皮、白芷芳香化湿;厚朴、法夏、白术苦温燥湿;大腹皮、茯苓淡渗利湿。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并配合桔梗宣通肺气,甘草甘缓和中,共奏温化寒湿之效。 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 中成药举例: ①、藿香正气软胶囊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一种藿香正气软胶囊 ②、二陈丸 :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辅料为生姜。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口服,一次9~5克,一日2次。 一种二陈丸 ③、纯阳正气丸 :广藿香、半夏(制)、青木香、陈皮、丁香、肉桂、苍术、白术、茯苓、朱砂、硝石(精制)、硼砂、雄黄、金礞石(煅)、麝香、冰片、 :温中散寒。用于暑天感寒受湿,腹痛吐泻,胸膈胀满,头痛恶寒,肢体酸重。 :口服。一次.5~3克,一日~2次。 一种纯阳正气丸 ④、复方丁香开胃贴 :丁香、苍术、白术、豆蔻、砂仁、木香、冰片。 :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适用于由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嗳气欲呕,腹痛肠鸣的辅助治疗。 :外用,置药丸于胶布护圈中,药芯对准脐部(神阙穴)贴2小时以上,一日贴,3贴为一疗程。 一种复方丁香开胃贴 二、湿热中阻:脘痞闷似痛,纳呆,大便不爽,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四肢困重,或有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化湿。 :王氏连朴饮。方中黄连、山栀苦寒清热燥湿;法夏、厚朴运脾化湿除满;石菖蒲、芦根、香豉和中清热,醒脾除湿。亦可加滑石、鲜荷叶、薏苡仁清利渗湿。 脘痞闷似痛,纳呆 中成药举例 ①、龙胆泻肝丸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一种龙胆泻肝丸 ②、平溃散 :白术、甘草、海螵蛸、厚朴、黄柏、绞股蓝总皂苷、沙棘。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主治同脾胃湿热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道炎,属脾虚湿热证。 :口服,一次6克(包),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一种平溃散 ③、藿香清胃胶囊 :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清热化湿,醒脾消滞。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一种藿香清胃胶囊 三、脾虚湿滞: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 :健脾化湿。 :香砂六君子汤。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法半夏、陈皮理气化湿;木香、砂仁和胃醒脾。可加葛根、藿香升清化湿。如面浮肢肿者,加黄芪、扁豆、苡仁益气利湿消肿。 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 中成药举例 ①、香砂六君丸 :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口服,一次3.5g,一日3次。 一种香砂六君丸 ②、参苓白术散 :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一种参苓白术散 ③、参苓健脾胃颗粒 :北沙参、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炒)、莲子、砂仁(盐炙)、陈皮、薏苡仁(炒)、甘草。 :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开水冲服,一次0克,一日2次。 一种参苓健脾颗粒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身体状态:①、湿困脾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薏苡仁粥: 薏苡仁50g,粳米50g,加水同煮粥服用。 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 ②、湿热中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冬瓜粥: 鲜冬瓜g,粳米g。冬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煮为稀粥服用。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 ③、脾虚湿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经常食用赤小豆粥: 赤小豆30g,粳米50g。先将赤小豆煮烂,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服用。 红豆粥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zz/4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油解腻宅家必备,沙棘酵素你会做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