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刘新海

时间与距离对于哈萨克牧民是个极富弹性的东西,不管它被界定的多么清晰准确。每年的两个时节,五一和十一期间,还有学生暑期放假,解忧牧场周边的城市居民纷纷逃离紧张忙碌的城市生活,潮涌而来,体验几天或者几星期舒适缓慢的牧场生活。

如果有人向斜靠在草地上守着羊群的扎特里拜爷爷询问野沙棘林怎么走,他会冲着沙棘林的方向缓慢抬起下巴,拖着长的快要窒息的长音,热心指路:“那——个,地方!”起初,陌生人欣喜若狂,以为前面不远处便是期盼已久的沙棘林,于是他们朝着那个方向快步走去,翻过一个山坡,又翻过一个山坡,他们开始怀疑是否走错了方向,不过折返回去又实在不甘心。“那个指路的哈萨克族老爷爷绝对不会骗我们!”“对对,翻过前面山坡会到的!”他们相互鼓劲,相互安慰。对啊,这个山坡,下个山坡,又有什么区别?不如望着蓝色的天空,说笑着大步向前。但这种心态也就管用了两三个山坡,很快他们又开始怀疑,接着又自我安慰,继而又开始怀疑,然后接着相互安慰……在犹犹豫豫中,他们翻过了十几个山坡,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野沙棘林。

等他们在解忧牧场牧场待上三五天,接触过几家哈萨克牧民之后,才慢慢悟出牧场特色的行为方式。他们脸上的表情有些木讷,动作也是缓慢的,一看就是在草原长期放牧的哈萨克牧民——草原不需要你太多的表情,也不需要你匆匆忙忙去做什么。同别的民族相比,哈萨克族要清心寡欲得多,至少在挣钱这回事上是这样,他们永远只会基于当前的生活而劳作。这和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的游牧历史、生存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关联。

游牧民族历史上从夏季牧场迁徙冬季牧场或冬季牧场迁徙夏季牧场,路途遥远,途中不知发生什么情况,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平安便行!所以他们从不计算何时到达。在他们看来,只要到达目的地,就算完美完成此次转场迁徙任务。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取自于草原和牛羊。比如,他们居住的毡房,其中最重要的组成是花毡,这些都来自羊群身上的羊毛,经过剪羊毛——擀毡子——绣花毡等步骤,最后形成毡房的主体。而绣花毡的毛线,也是他们自己用羊毛捻好之后,用草原上的植物染色。

那么,他们的食物,牛奶、奶酪之类,这些更不用说。牛吃的是草原上的中草药,产出的是营养丰富的奶。这些哈萨克牧人生活必须的东西,都不用钱买,所以,自给自足的他们,只需在大自然中悠闲享受每天的牧羊生活,不像普通城里人那般焦头烂额地打拼劳作。

哈萨克牧民懂得享受生活,坚信让身体顺应自然的节奏,不着急,慢慢来。第二天的事情,绝不会提前去做。干吗那么着急呢?有的是时间,不是吗?不如悠闲自得地斜靠在啊草地上,来一碗热奶茶,与邻居们聊聊天,总比牛圈上掉了一块板子要紧得多。不过,虽然他们总是不紧不慢,但是他们在愉快中干活儿,不计成本,保证质量。总之,他们对普通城里人寄予希望的事儿不报期望。如此,反而一点点进展的满是惊喜。

因此,外人在与哈萨克牧民的接触中,逐渐转换心境,学会如何读懂对方的身体语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观念,更宽心地看待牧场的慢文化习俗——安心享受美妙的牧场生活。当牧场的牧羊人为你指明方向时,需细心观察他的下巴抬起的高度和声音拖得长度。

这些,极为重要。如果下巴只是微微抬起,语音拖了一个半节拍,那么翻上两三个山坡还有指望;如果下巴抬起和地面平行,手臂抬起,眼睛望着指尖的方向,语音拖了三四个节拍的,那么你就得做好翻五六个山坡的心理准备了;如果下巴已经抬起超过九十度,语音拖到声音颤抖,气息显示有点缺氧,指着方向的手指稍有左右晃动,那么你就得把心态调整到不翻上十几个山坡绝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或者天知道是什么时候到。这些身体语言,似乎融进了千百年的游牧文化,它们往往比语言更能透露实情。通常,伴随着手势还有一副正儿八经想要帮到你的严肃面孔,并且牧羊人确确实实打心眼里是要帮助你。他认为,像你这么好的一个人,完全值得他去帮助。

不光是牧民的时间观念缓慢,就牧场的气候和植物而言,可以说,春天是从三月延缓到六月,小草儿和树枝上的嫩芽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随着性子缓慢生长,直到夏至绿色连片。

尤其能够体现公众慢文化的大概就是哈萨克牧民的婚礼了。通知亲戚朋友七点到的时候,大家都就会心照不宣。九点时,大家才会陆续来到,坐下时还要喝茶聊上两个小时,。每个人不喝上两壶茶是不大可能继续下一个环节的。这时候,主家才开始宰羊宰牛宰马。等肉煮好,差不多也都凌晨了。

哈萨克牧民对耐心的理解,超过了任何民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清楚,每天发生的大小事儿,最终——几个月或是几年之后,都会随着时间淡化。于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便有了独到而又智慧的见解——他们知道,时间它喜好和平,热爱安详的休息。

阿瑟穆·小七

新疆哈萨克草原女作家,享受大自然,灵性追寻者,动物爱好者。

“解忧牧场”哈萨克文化创作基地及“解忧牧场”哈萨克民俗文化慢手工品牌创建者。

已出版短篇散文集《遇见阿勒泰:惟愿莲心不染尘》、《唯有解忧牧场》,治愈系散文随笔集《从前啊,有一只猫小宝》、《我的小羊驼蜜糖》,长篇儿童小说《淘气的小别克》。曾获民族文学奖、散文选刊华文最佳散文奖。

与家人及三只猫一只小羊驼居住在新疆阿勒泰解忧牧场。

刘新海

新疆经济报驻阿勒泰记者站站长,新疆摄影家协会会员。

阿勒泰旅游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社驻阿勒泰工作站站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cd/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