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根治 http://m.39.net/pf/a_4613578.html

我在长庆,我自豪!

这是吉林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姜鹏飞到长庆油田慰问劳务派遣人员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从海拔多米的东北平原来到海拔平均米的黄土高原,为了展现吉林石油人新形象,众多吉林油田员工攻坚克难,与长庆同行,并在实际工作中,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在长庆的采气人,道出了——

我在长庆,我自豪!

我在长庆我自豪

 从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从周边长满沙棘的集气站到淹没在滚滚沙尘中的保障点,这群铁骨铮铮的东北石油汉子,在平均海拔米到米处,以担当负责的“宽肩膀”,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在广袤的大西北树起了吉油采气品牌,也为吉林油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

流转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坚守

1

1

1

01

 牛壮,退伍军人,油二代,年8月第一批来到长庆。他的“习惯了”缘于3年来曾在4个高原集气站的工作经历,他说,到了冬天,给养车上不来是常事,有一次大雪封山,他和同事用小推车到半山腰拉运食物,往返就是10个小时。“和那时候比起来,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上山的路正在改扩建当中,而且大部分铺上了沥青。”牛壮告诉记者。

牛壮爱笑,笑起来圆脸上有梨涡若隐若现,配合着寝室桌面上长势正好的小绿萝,极富生趣。他说,一上山就是40天,不可能不寂寞。后来我想与其寂寞度日不如快乐工作,于是找来培训软件,反复看反复琢磨天然气集输的各种专业知识,现在这些流程啥的早已熟稔于心,摸黑我都能找到每口气井的进站管线……

02

录取资料

有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底气十足,当年一窍不通的毛头小伙逐渐挑起了集气站的大梁,从副站长到站长他仅用了半年多时间。

  当了站长的他想的事更多了,他发现由于集气站座落于深山,每有故障,等作业区甲方派人维修,都会很长时间,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生产,于是,他和同事们一起开始自学设备维修,而当作业区大班人员来维修时,就更成了他们现场学习的好机会。截至目前,3年来,他们累计处理各类故障0余次,受到了作业区的通报表扬。

采气是高危行业,在集气站工作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过人的胆识,年盛夏的一天,高7集气站进站法兰发生刺漏,天然气从法兰盘呼啸而出,瞬间迷漫了整个井站,在进站区隔壁是一座加热炉,如果不立即处理,只要遇到一丁点火星后果不堪设想。正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牛壮毫不犹豫地背上空气呼吸器冲进气雾中,果断地将放空阀打开,将天然气疏导出站,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后有人问他想过冲进去的后果吗?他笑着说,要是等到想清楚了,那可就太迟了!

  年12月,牛壮所在的高7集气站被评为作业区优秀班站,他也被评为长庆油田采气六厂作业一区先进个人。

高11集气站班组人员

 和牛壮的结实憨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范儿十足的朱磊,这个皮肤白皙的时尚小伙儿告诉记者,他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补觉。因为集气站人员少任务重,晚上有事儿时必须大家一起上,所以黑眼圈越来越重了。

  朱磊有个绰号叫招财猫,缘于有年冬天,阀门冻堵,他用一壶壶热水,从凌晨3时不停地浇注到早6时,最后冻得手都不好使了,才把冻堵解开。同事说他爬上梯子浇水的样子像极了招财猫,于是这个绰号不径而走……

朱磊喜欢音乐、读书,谈起在长庆的工作,他说他很自豪,同龄人大多还在花着家里的钱上大学,他已经挣了3年工资了,而且对于这份收入他也很满意,他说,趁着年轻,想再多挣几年钱……

  和牛壮、朱磊同期来的还有马鑫、赵晨阳、樊宇航等人,3年来,20几岁的他们不但完成了从复转军人到国企员工的身份、地域、情感转换,而且也逐渐成长为甲方的中坚力量,他们用默默无闻的坚守,打磨着人生、丰富着阅历、升华着体验。就如高17集气站站长马鑫说的那样,明天的我一定会感谢今天一直努力奋斗的自己。

挥洒的是汗水留下的是美名

1

2

1

一场春雨,淋湿了苏里格。绿叶在恣意生长,春花在努力竞放。这里的天空很蓝,空气清凉,早已到了枝繁叶茂的时节。天南地北,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的石油人,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做着不同的工作,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发苏里格,建设大气田。

  从3月份开始,采气三厂利用春季天然气上产的黄金时机,开展了“冲刺9亿方实现硬过半”劳动竞赛,来自松原采气厂的采气三厂一区劳务输出人员,着力技术攻关,提升管理水平,全力推动天然气稳产上产。目前,该作业区日产天然气万立方米,在任务线上运行。

忙碌的巡检班

作为主力军团的作业一区应急巡检一班在这次劳动竞赛中任务非常繁重,主要负责气站外气井、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应急抢险工作。超过班组占比85%的17名松原采气厂劳务输出人员,更是早出晚归,在方圆几百里的沙漠荒丘奔波找井、巡线,全力保障稳产上产。

  “最多一天我开井44口,关井18口,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到下午3点多,我实在干不动了,就想回来洗个澡睡一觉……”说到这儿,50岁的袁封阁仍旧有些哽咽。老袁在建设公司做过钳工,干活儿特“透喽”,在02-40井开井时,卡法兰的螺栓位置较低,为了能使上劲儿,他单膝跪在冰冷的地上……

郑伟右手食指上有一块指甲已经磨掉了,他告诉记者,是天天大量卡法兰磨的。中控室袁思琪为了竞赛连续坚守岗位80多天没有回过家,独立班组班长郑艺男每天带头巡检各气站,注醇专家皮巧鑫总能在难解堵的井上找出“破绽”……

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巡检一班的将士们却已经习以为常。

刚刚被借调到作业一区综合办公室的劳务输出员工张军哲给记者讲了一件他亲历的事情:在一次管线漏失抢险中,所有一班的采气输出人员倾巢出动挖漏,当快要挖到管线位置时,天下起雨来,大家便顶雨奋战。雨水倒灌坑里,足足有1米多深,大家轮流跳下去,浸在没膝的污水中,顶着雨继续挖漏。经过两天的连续奋战,终于将漏点恢复如初。“那次挖漏回来,每个人都脏得泥猴一样,瘫在床上,一动不想动……”讲到这儿,张军哲有点讲不下去了。

  据统计,3年来,吉林油田赴长庆采气三厂、采气五厂、采气六厂劳务输出人员累计受到甲方年终正式表彰已有50余人次,他们的美名将永远镌刻在苏里格气田的发展史上。

融入的是情怀传承的是精神

1

3

1

从上到下,我看看你,你看看我……5月28日上午8时,采气五厂作业一区长庆员工于翔和松原采气厂劳务输出员工张浩然正在互相检查对方巡线前的防护用具有没有佩戴齐全。作为“安全伙伴”,他们总是在确保对方“全副武装”后才进入站区。

3年来,松原采气厂长庆劳务外输项目部十分注重与长庆油田的融入发展,提倡把吉林油田的优秀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长庆员工,像于翔与张浩然这样的“安全伙伴”,就是借鉴松原采气厂长岭气田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你操作,我监护;你施工,我监护,一对对安全伙伴保障着高原气田的安全开发。

于翔与张浩然搭档将近3年了,对方是什么脾气、性格,两人非常了解。“我刚来时,于翔特别照顾我,我们一起巡检、一起验漏、一起解堵,他总是承担更累的部分,沙漠巡线时,他走在有水的那边,把干爽的那一边让给我……”张浩然说。

  劳务输出员工与长庆员工互帮互学、和睦相处,不仅增进了个人之间的感情,让劳务输出员工找到了更多的存在感、幸福感,而且促进了长庆油田的安全发展。

“有时人一忙起来,容易变得粗心,伙伴的提醒很重要。”于翔感激地说,“有一次,我们给集气站刷漆,走出门时,张浩然发现我没戴安全帽,提醒我戴上了。结果我刷漆时猛一抬头,真撞了一下,如果没有戴安全帽,脑袋就‘开花’了。”

请输入标题bcdef

  寒来暑往,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在交融与促进中,松原采气厂劳务外输员工已经实现了完全融入,大家共同体味着工作的辛苦,共同品味着成果的甘甜,用汗水和奉献书写着华美的吉林油田劳务外输篇。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我在长庆

我自豪

  截至目前,松原采气厂共有人赴长庆外输劳务,他们分布在内蒙古、陕西2个省(区)、3个市、9个县(区、旗)的12个作业区、6个处理厂、22个巡检班、33个集气站和4个中控站,承担着气井、集气站、处理厂、输气管道的巡检维护工作。

记者李颖通讯员赵振梁远飞

吉小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jif.com/sjgx/9726.html